“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触动了很多中国人的神经。在中国,倡导纯正语言的人士一直抱怨,由于人们频繁使用符号以及更快捷的拼音输入法,智能手机正在侵蚀人们的语言能力。
使用电脑键盘时,许多中国人采用拼音输入法,但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人的语言书写能力正在退化。
中国内地电视台近日推出一个比赛听写汉字的节目,据说目的是为揭示中国的“汉字危机”。节目呈现的结果令人担忧,比如有70%的成年观众没能正确地手写出“癞蛤蟆”三个字。键盘时代,中国人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和书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媒称,“toad”这个单词在英语拼写大赛中也许是小菜一碟,但在中国的电视汉字拼写大赛中就不一样了。在汉语中,“toad”(“癞蛤蟆”的意思)可是由3个汉字、共46个笔画组成的词。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9日报道指出,在“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一场比赛中,选手余爽就遇到了这个词。当她的队友在场外用手比划着写出这个词时,余爽迅速在答题屏幕上写下这几个字,她的书写过程都同步显示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余爽写完后,三名评委中的一名按下正确按钮,引起全场的欢呼。但另外两名评委却指出第三个字少写了一个笔画。
一名评委说:“可能是你当时很紧张。”写错这个词的不只是余爽。在场的一组成年观众也参加了测试,结果只有30%拼写正确。有评论写道:“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词。”
自2013年8月在科教频道首播以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收视热潮。之后,该节目转到中央电视台一套每周五晚播出,其受欢迎程度直逼包括《中国好声音》等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18日晚的总决赛吸引全国很多观众。冠军争夺最后在两名来自杭州的女中学生中展开。
报道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触动了很多中国人的神经。在中国,倡导纯正语言的人士一直抱怨,由于人们频繁使用符号以及更快捷的拼音输入法,智能手机正在侵蚀人们的语言能力。
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他的灵感来自美国的全国拼字比赛。他说,看到一名50年前参加过比赛的老人指导他的外孙参赛令他深受感动。关正文说:“在美国这样的多元化国家,拼字比赛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共同的美国梦中找到了共同点。”
报道指出,推广普通话是中国政府民族团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辽阔,西部有说维吾尔语的新疆,南部有说广东和福建方言的地区。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比赛,凸显出用汉语让中国各民族团结的思想。
一些专家在这一问题上非常坦率。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微博上发起倡议,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并更注重汉语学习。他经常发微博称:“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根据组织者的声明,他们希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能够重新点燃人们对汉语的热情。汉语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中国人为世界贡献的第五大发明”。
在八场复赛、两场半决赛和两场附加赛后,15名选手从16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而两名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进入冠军争夺战。最终,于加敏拼写“佯嗔”时出现错误,陆佳蕾获得冠军。
这两名选手的指导老师说,尽管英语很重要,但杭州外国语学校也注重汉语教学,尤其是阅读。
陆佳蕾说,自己能获胜得益于常在自家书店里看书。她说:“虽然很吵,但我喜欢在书店里看书,因为这迫使我平静下来,非常认真地看书。”她说:“我认为英语和汉语是不矛盾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美。”
据外媒报道,中国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效仿美国开始举办听写大赛。是不是听上去很有趣?但不那么有趣的是,人们开始发现中国孩童和成人在记住如何书写汉字方面竟然表现得十分糟糕。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13日援引台湾《旺报》的报道称,听写比赛中70%的少年选手和观众中90%的成年人想不起来“蟾蜍”的“蟾”字如何书写,而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汉字。
正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研究家维克托•梅尔2010年在博客中所指出的,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技术对于汉字书写的影响。甚至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成人来说,要想起某些汉字是怎么写的也常常很困难,而打字输入和发短信也减少了本来可以帮助人们记住如何写字的日常练习。报道称,记住的汉字越来越少究竟是文化悲剧,还是正常的进步,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报道指出,几乎所有的中文打字输入和发短信程序都要求用户输入拼音——中国文字的标准拉丁化系统——以便寻找想要的汉字。这种程序在输入拼音后提供一串与该拼音对应的汉字清单,用户可以从中选择正确的字。从一小串汉字辨认出某个汉字要比想起这个字的笔画容易得多。确实存在一些程序需要用户用笔划写汉字,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起正确的书写,但这种程序十分少见。
去年,一个语言学家团队对中国学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28%的儿童在阅读方面严重落后,而这个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还是个位数。那些打字最多的儿童通常更有可能在学校的阅读课上落后于其他学生。
如果听写大赛流行起来,孩子们或许会对能记住更多汉字感到兴奋。科学家谭立海建议,孩子们应当在完成小学教育之后再学习基于拼音的输入法。
来源:搜狐财经